发布时间:2024-08-27作者:周书政点击:
雁门关
历史
雁门关,又称雁门隘,位于山西省代县县城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上。
它修建于北魏时期(公元4世纪),后历经明清两代的加固和扩建,成为中国古代长城上的一座著名关隘。
地理位置
雁门关位于太行山脉北麓,扼守着雁门隘口,是中原通往塞外的重要通道。
山关险峻,易守难攻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结构
雁门关由内外两关组成,外关位于雁门山腰,内关位于山顶。
外关建有城墙、城楼、瓮城等防御设施。内关建有镇远楼、雁门寨等建筑物。
历史意义
雁门关见证了众多历史事件,如:
公元936年,后唐名将李克用在雁门关大破契丹,保卫了中原。
公元1211年,金朝大将完颜承裕在雁门关惨败于蒙古军,导致金朝灭亡。
雁门关也是明长城的九边重镇之一,在明朝抵御蒙古人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现状
今天的雁门关经过修复,成为一处旅游胜地。
游客可以参观关楼、城墙、镇远楼等古迹,了解雁门关的历史和文化。
雁门关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雁门关,中国古代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位于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关镇,扼守塞北要冲,有“天下第一关”之称。始建于北魏时期,历经多个朝代扩建和整修。
雁门关,位于山西省代县,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扼守着山西、河北、内蒙古三省交界处的要冲。始建于北魏时期,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,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雁门关以其险要的地势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,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,素有“天下九塞,雁门为首”之称。
雁门关简介
雁门关,又称雁门塞或雁门隘,位于山西省代县西约15公里处,是中国古代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雁门关因关前有雁门山而得名,是一处扼守雁门山峡谷的天然要塞,自战国秦赵争夺上党起这里便成为军事要冲,历朝历代均在此加固防守。
雁门关现存的建筑主要是明朝洪武年间所建,包括城墙、城门、瞭望楼、敌台等。关城呈长方形,东西长111 米,南北宽108.6米,四面有四座城门,分别为东门朝阳门、南门威远门、西门潜伏门和北门永固门。
关内有镇北台、将军府、赵武灵王纪念馆、文昌阁、城隍庙等古迹,其中镇北台是明代名将戚继光修筑的阅兵和誓师台。
雁门关历史
战国时期:秦国与赵国争夺上党地区,雁门关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。
汉朝时期:汉武帝时期,霍去病率军出雁门关北击匈奴,取得漠北大捷。
唐朝时期:唐太宗李世民曾亲临雁门关,并留下著名的《登雁门楼》诗句: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……”
宋朝时期:宋辽战争期间,雁门关屡遭攻打,是宋军的抵抗重点。
元朝时期:元朝定都北京后,雁门关的军事地位下降。
明朝时期:明朝洪武年间,大将军徐达主持重修雁门关,并屯兵镇守,成为明朝北方边防的重要关隘。
清朝时期:清朝统一全国后,雁门关的军事地位再次下降,但仍作为军事重镇驻扎军队。
近代:鸦片战争后,雁门关被外国侵略者侵占。
新中国成立后:雁门关被修复保护,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雁门关作为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,见证了中国古代无数次战争和守卫边疆的壮烈历史,具有重要的军事、历史和文化价值。
2023-08-31
2023-10-14
2023-08-05
2023-08-29
2023-09-25
2023-09-23
2023-09-23
2023-09-11
2023-09-23
2023-09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