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09-08作者:李均点击:
熊孩子玩游戏充值10万余元:家长追责游戏公司
河南郑州一名10岁熊孩子玩网络游戏时,偷偷用父母手机充值了10万余元。家长发现后,追责游戏公司要求退款。
据了解,熊孩子小明(化名)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,偷偷拿走父母手机,连续充值了一款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。小明的父母在收到银行短信后才发现孩子充值了巨额款项,急忙向游戏公司反映情况。
游戏公司表示,小明的充值行为属于未成年人消费,需要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才能进行退款。小明的父母提供了户口本和出生证明等材料,证明小明未成年,并要求游戏公司退款。
游戏公司以小明通过正常充值渠道完成充值为由拒绝退款,称充值行为已构成合同,家长不能以小明未成年为由要求取消合同。小明的父母无奈之下向消费者协会投诉,并准备走法律途径解决此事。
消费者协会表示,熊孩子游戏充值属于未成年人消费,具有行为能力缺陷,家长有权追究游戏公司的责任。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未成年人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,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监督。如果未成年人在未得到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支出巨额款项,家长有权要求商家退款。
目前,小明的父母仍在与游戏公司协商退款事宜,消费者协会也在关注事件进展,并提醒家长加强对未成年子女的消费行为监管。
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解决孩子玩游戏充值 1 万元的问题:
1. 冷静沟通:
与孩子冷静沟通,了解他们玩游戏充值的原因。
避免责骂,耐心倾听他们的观点。
2. 设定明确界限:
与孩子协商并制定明确的游戏时间和充值限制。
使用家长控制功能阻止未经授权的充值。
3.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:
探索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潜在原因,例如缺乏社交互动、无聊或焦虑。
鼓励他们参与其他有意义的活动,满足他们的情感和社交需求。
4. 寻求专业帮助(如有必要):
如果您无法独自解决问题,请考虑向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寻求帮助。
他们可以提供行为治疗、辅导或其他支持。
5. 与游戏公司沟通:
联系游戏公司并解释情况。
要求退款或限制孩子充值的能力。
6. 教育孩子:
教导孩子有关在线安全和负责任消费的重要性。
讨论游戏成瘾的危险和采取预防措施。
7. 监督和监控:
定期检查孩子的游戏活动,包括充值记录。
使用屏幕时间追踪应用程序或其他工具来限制游戏时间。
8. 提供替代活动:
鼓励孩子参与体育活动、音乐、艺术或其他爱好。
让他们参与家庭活动或与朋友互动。
9. 奖励好行为:
奖励孩子遵守游戏时间和充值限制。
表扬他们参与其他有意义的活动。
10. 保持耐心和坚持:
解决游戏成瘾需要时间和努力。
与孩子保持耐心,并与他们共同努力,克服这一挑战。
熊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7300元
小明(化名)今年10岁,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,用父母的手机玩了一款网络游戏。由于没有家长身份认证,小明无法直接进行充值。于是,他通过一种名叫“代充”的方式,使用支付宝扫描二维码充值。
不知不觉中,小明在游戏中充值了7300元人民币,这笔巨额支出很快引起了父母的注意。当他们发现这一情况后,惊呆了。
“我当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”小明的父亲说道。“我儿子才10岁,怎么会花那么多钱?”
愤怒之余,小明的父母联系了游戏公司,要求退款。游戏公司表示,小明在充值时未进行家长身份认证,因此无法退款。
绝望之下,小明的父母向媒体求助。在媒体的介入下,游戏公司最终同意退款,并对小明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。
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熊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的担忧。专家呼吁家长加强对孩子的监管,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代充平台存在一定风险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代充平台进行诈骗或洗钱等犯罪活动。因此,家长在使用代充平台时应提高警惕,选择正规平台并妥善保管个人信息。
2023-08-31
2023-10-14
2023-08-05
2023-08-29
2023-09-25
2023-09-23
2023-09-23
2023-09-11
2023-09-23
2023-09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