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4-05-14作者:彭开彬点击:
封神之战 网络用语
在网络游戏中或其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,是指一系列激烈的对抗或竞争,最终导致一方或多方被击败或淘汰。
起源和含义:
该词源自中国神话小说《封神演义》,讲述了神仙之间的旷世大战。小说中,双方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战斗,最终导致一方获胜,并将其对手“封神”。
在网络用语中,“封神之战”比喻一场激烈的对抗,其中双方全力以赴,试图击败对方。通常情况下,这场对抗的规模很大,涉及大量参与者。
用法:
游戏术语:在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中,玩家之间的公会或联盟之间可能爆发激烈的战斗,称为“封神之战”。这些战斗通常持续很长时间,涉及大量玩家,并可能导致一方被击败或占领。
网络活动:在网络论坛或社区中,可能会爆发激烈的争论或辩论,被称为“封神之战”。这些争论通常是激烈且有争议的,涉及多个用户。
竞争领域:在技术、商业或其他竞争领域中,激烈的竞争也可能被称为“封神之战”。例如,两家科技巨头之间的市场份额争夺战可能被描述为“封神之战”。
代名词:
激烈竞争
旷世大战
决定性对抗
封神之战
封神之战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大事件,发生在商朝末年周武王时期。
背景
商纣王残暴无道,天下民不聊生。
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下山辅佐周文王。
周文王、武王起兵讨伐商纣王,得到阐教和截教神仙的介入。
双方阵营
阐教:由元始天尊领导,支持周室。
截教:由通天教主领导,支持商纣王。
神器
打神鞭:阐教至宝,由姜子牙所持。
四圣剑:截教至宝,由赵公明、吕岳、金光圣母、乌云仙所持。
主要事件
北海会师:阐教和截教神仙在北海会师,争夺封神榜名额。
十绝阵:截教弟子摆下十绝阵,阻挡周军。
火烧琵琶精:阐教弟子杨戬火烧琵琶精,破了金光圣母的十绝阵。
万仙阵:通天教主摆下万仙阵,欲灭周军。
慈航道人破万仙阵:阐教弟子慈航道人以四偈破了万仙阵。
结果
商纣王被周武王所杀。
阐教和截教弟子封神,被列入封神榜。
武王建立周朝,天下太平。
封神之战中封神的过程:
1. 起因:
因纣王残暴无道,帝辛之子殷郊被封为托塔天王李靖之徒,其妻姜皇后被封为九天玄女。帝辛得知后,残杀殷郊,并要姜皇后陪葬。姜皇后逃出,来到西岐,求助于姜子牙。
2. 伐纣战争:
姜子牙率领西岐诸侯伐纣。过程中,姜子牙通过封神榜授予众多仙人、凡人神位。
3. 封神榜:
封神榜是天庭册封众神的册籍。凡被授予神位的,其名字都会被写入封神榜。
4. 封神仪式:
姜子牙会选择特定的人选,授予其神位。封神仪式通常在玉虚宫举行,由原始天尊等天庭尊神主持。
5. 神位的授予:
神位根据个人能力、功绩、际遇等因素授予。主要分为三类:
正神:表现忠勇、正直、为民除害者。如二郎神杨戬、哪吒等。
副神:辅助正神做事者。如龙吉公主、杨任等。
散仙:未被封官职,但保留神通者。如申公豹、梅山七圣等。
6. 神位职能:
获封神位者,具有神通法力,肩负一定的职责,如守护一方、管理自然现象、协助天庭等。
7. 终结:
经过漫长的伐纣战争,纣王被杀死,殷商覆灭。姜子牙受封为齐国开国国君,封神之战结束。
封神之战在历史记载中没有确凿证据,一般被认为是神话传说。
神话传说中的封神之战
封神之战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场神魔大战,传说中发生于商朝后期,姜子牙奉命讨伐商纣王,并得周武王相助,最终灭商兴周。这场战争中,众神下凡助战,封神台封神,365路正神出世。
历史考证
殷商灭亡原因: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殷商灭亡主要原因是社会矛盾尖锐、经济衰退、政治腐败。
封神人物:神话传说中的封神人物,如姜子牙、周武王、纣王等,在历史记载中难以找到确切对应。
战争规模:封神之战中描述的大规模战争场面,与当时历史条件不符。
时间矛盾:传说中的封神之战发生在商朝后期,但史书记载殷商灭亡于公元前1046年,而姜子牙生活在西周时期。
神话与宗教因素
封神之战的传说中包含了大量神话元素和宗教思想:
神仙下凡助战,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灵的崇拜。
封神台封神,体现了中国道教的封神思想。
365路正神出世,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多神信仰的特征。
文学与历史意义
虽然封神之战在历史记载中没有确凿证据,但它作为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,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:
文学价值:《封神演义》等小说演绎了封神之战的故事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。
历史意义:封神之战反映了周代社会变革和商周文化的融合,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。
文化影响:封神大战的人物和故事至今仍是民间信仰和流行文化中的重要元素。
因此,封神之战应被视为神话传说而非历史事件,它体现了中国古代丰富的神话思想、宗教信仰和文学想象力。
2023-08-31
2023-10-14
2023-08-05
2023-08-29
2023-09-25
2023-09-23
2023-09-23
2023-09-11
2023-09-23
2023-09-06